上热搜,海底捞起诉“炒菜界”的海底捞,索赔百万!

因为以“炒菜界的海底捞”进行宣传,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海底捞告上法庭。11月23日,该案件开庭审理。根据起诉书显示,被告小放牛在店铺装潢及网络宣传活动中使用了“炒菜界的‘海底捞’”标志。

小放牛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么一家餐厅,这家餐厅开在河北省内,在北京也有一家分店,在河北省拥有19家门店,可以说是小有名气。海底捞和小放牛一个是火锅行业龙头,一个是地方炒菜品牌,双方是怎么打上官司的呢?

小放牛的前身为北斗星,成立于1991年,最早是从一家卖馅饼的早餐摊做起,一路成长为全天经营的连锁企业。在2014年请了广告公司进行策划,对品牌进行了一次升级变成了如今的“小放牛”,主打河北菜。

餐饮店竞争激烈,一片内卷中想杀出重围谈何容易,于是它选择了另辟蹊径——蹭热度,那么餐饮品牌的顶流是谁?当然是海底捞。从小放牛的微信公众号可以看到,早在2019年6月,它就在推文里自比为“炒菜界的海底捞”“炒菜界的海底捞 服务不满意免单”的slogan更是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光有口号可不够,小放牛在等候区跟海底捞一样推出了免费小吃,免费饮料,折叠小玩具,只要海底捞有的服务,小放牛统统都有,完全一模一样照搬了过去。不得不说,这种做法还真的很有市场,依靠着良好的服务,小放牛确实是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在河北地区生意越来越好。 小放牛也很聪明,开始在公众号,工作服,围裙,广告等各种顾客可以看到的地方强调“炒菜界海底捞”这个概念。

不过小放牛门店越开越多,自然引起了海底捞的注意,看到一家餐厅靠着“碰瓷”自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后,海底捞不会坐视不管。早在2008年,海底捞状告北京天天海底捞火锅店侵权,获得胜诉之后在2016年海底捞状告沈阳的一家“湖里捞”火锅店,也获得胜诉。随着海底捞的名气越来越大,海底捞也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布局和商标保护的重要性。

海底捞认为小放牛在店铺海报,菜单,门头,网络宣传用语均使用了“炒菜界海底捞”标志,该餐厅借助了海底捞的影响力,从而吸引了消费者,小放牛强烈捆绑海底捞进行宣传,在消费者产生负面评价时,也会对海底捞造成负面影响。 要求小放牛停止侵权,并赔偿100万元经济损失。

餐饮店竞争很激烈,于是不少餐饮店便开始了对品牌进行“碰瓷”宣传,比如“奶茶界的小米”,“炒饭界的华为”,“米粉界的海底捞”,通过这种方式从而吸引了大量顾客前来消费,还有不少餐饮门店选择取和大牌相似的名称,从而“碰瓷”知名品牌,吸引顾客。但是“碰瓷”过度就容易惹祸上身,更别说还在广告宣传上使用这些未经过品牌授权的称谓,这就涉嫌侵权了。 去年10月河南网红早餐店“今日油条”被“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告上法庭、今年4月茶颜悦色起诉茶颜观色等事件便是其中例子。

在11月23日下午,小放牛回应称,并非有意侵权,也将接受和尊重最终判决结果,“炒菜界的海底捞”是顾客在评论和反馈中反复提及的。知蝉网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认为小放牛多次利用“炒菜界的海底捞”这一口号进行宣传,其目的在于利用海底捞经营宣传多年建立起来的服务周到的良好口碑,造势并抬高自己的经营形象,这种“搭便车”的方式,是在利用海底捞的名气及资源而获取利益,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如今大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而品牌商标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产权,想做“炒菜界的海底捞”可以,但是利用“海底捞”去给自家餐厅做宣传却并不合适。 利用行业的头部企业来塑造自身的形象认知,借助头部企业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的方式在餐饮行业并不稀奇,可是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一个品牌如果不追求创新还是一味想着“碰瓷”模仿,那注定走不长远。 餐饮业躺着赚钱,一味靠着模仿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